樹立尊重自然、尊重規律的大綠化觀
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,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。大力開展生態修復,讓城市再現綠水青山,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尊重自然、尊重規律的大綠化觀,擴大城市綠色生態空間,改善城市環境質量,小地塊盡量用在綠化上,增加“口袋公園”“巴掌綠地”,增強城市抵御和減緩自然災害能力。
尊重自然、尊重規律,樹立大綠化觀,要強化紅線約束,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、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管起來。大綠化觀要做好“小塊文章”,城市綠化要結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老舊社區改造、空閑土地整治,搞好微觀空間治理,城市內綠化不要脫離實際搞大公園、大廣場、大馬路,要精打細算,縫縫補補,珍惜每一片空閑地塊的生態價值。
尊重自然、尊重規律,樹立大綠化觀,必須尊重城市發展規律。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,有其自身規律。我國很多城市都經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發展,老城區的千年古樹、百年大樹,是自然歷史積淀?!霸斐沁\動”、大拆大建,對城市歷史文脈的損害是不可逆的,對城市生態空間的損害也不可逆。2000多年前,管子就提出“因天材,就地利,故城郭不必中規矩,道路不必中準繩”。城市綠化一定要減少對自然的干擾損害,樹立大綠化觀,就要尊重自然,尊重歷史,尊重文化,不搞大樹進城,開山造地,圍湖填海。要讓城市融入自然,傳承文脈,讓居民望得見山,看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。
尊重自然、尊重規律,樹立大綠化觀,就要遵循生命共同體的理念。城市綠化同樣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、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,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。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、治水的只管治水、護田的單純護田,很容易顧此失彼,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。要增強部門協調性,城市綠化不只是園林部門種樹種花,城市河道管理、海綿城市建設、地下管網維護、城市內澇防治,都是大綠化范疇。河道、地面、墻體,要少一些密不透風的方磚水泥“硬覆蓋”,多一些樹木、花卉、草坪植物“軟覆蓋”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一方水土養一方物。城市綠化不要貪大求洋,多養護適應性強的本地物種,喬、灌、草、藤要適當空間搭配,從而吸引多種適應性動物棲息,讓樹林有鳥聲蟬噪,讓草地有蝶飛蟲鳴,努力恢復城市生物多樣性和城市生態系統完整性,增強城市抵御和減緩自然災害的能力。
(記者 王立彬)
[手機掃一掃]